【 祖佛祖 】
 
    
普通话
闽南语
      “蔡氏十世姑,庄氏一世妈”,这是数百年来青阳“五境五土”市域内外民间、东南亚青阳籍华侨间和闽台锦绣庄氏族群间广为盛传的一段反映“庄蔡联婚”美满良缘的佳话。庄氏始祖河南光州固始人,唐朝入闽,居住永春,富甲一方。南宋时期,出身显赫的官宦人家少年庄古山(庄祐孙)随亲迁往泉州东街庄厝埕。庄古山读书重义,志尚高远,官居居廷,其家族中,庄夏官拜兵部侍郎,代理试尚书,当时青阳蔡氏十世宝谟学士蔡次傅和庄夏同朝为官,私交甚笃,两家门当户对,经两人撮合,少年庄古山与蔡宝谟的从妹蔡氏十世姑合婚,庄蔡两家结了姻缘。
      伴随着这段“庄蔡联婚”美满良缘佳话的传播,民间还有关于该故居的选址与观音的渊源传说。传说中,蔡氏嫁入泉郡庄府时,也将原在闺中诚心敬奉的观音随身迎入东街庄厝埕居所。这尊观音原是南海第二尊(出巡用),宋帝南海进香时带回皇宫,后又钦赐宝谟学士蔡次傅认领回家供奉。庄氏一世妈当时尚待字闺中,她慈德宏开,诚心认领并虔诚地在家中敬奉这尊观音,在与庄古山成婚时,便把这尊观音作为一份珍贵、殊荣的嫁妆带进庄家供奉。时局动荡,前景难测,新婚夫妇为觅兴家立业、子孙枝叶臻济之立身安居福地而祈求神示。当夜,观音托梦:城南官路、青梅之山、顶下市间,肩担一头四条斗笼绳齐断之处即为迁徙肇居福地。
      成婚4个月后,夫妇一行向郡城南门外而行,至仙(新)店山前斗笼绳断两条,此时虽青梅满山,但此地只有顶街下街,并未繁荣成市。再求观音神示后继续前行,行至青阳东麓的(青)梅山官路时,果见4条斗笼绳齐断,此地是青阳顶市“市中”通向下市的官路,当时已是泉南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交通的中心。北侧有一块蔡宝谟的旧马房地,经神示正是应梦之肇居福地。数百年来,这些生动褒扬观音灵祐和庄氏一世妈祖德的美丽传说一代传承一代,从没有人花心思去认真稽考情节是否完整或属实。但庄古山遂在此地买田筑室定居,该故居也成为青阳锦绣庄氏之发祥地却是不争的事实。蔡氏并把家中供奉的观音于居所埕前建梅山亭(寺)佛祖宫,子孙后代敬奉为祖佛,距今已有778年以上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。
 
返回地图